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作为一名儿童感统治疗师和三个孩子的母亲,AlishaG.在这篇文章中列出了10个儿童最容易出现,但家长最容易忽视的感统失调信号。
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孩子正在通过这些行为告诉外界他需要什么,或者他想避免什么?那么家长会一直觉得这些行为毫无道理,处在迷茫和沮丧中。
10个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儿童感统失调信号
01 避免运动:
如果您的孩子害怕攀登游乐场里的设施,不喜欢大吵大闹的游戏,怕荡秋千,他们很可能是在通过避免前庭和本体觉(也就是我们的第六和第七感官)的输入,来掌握身体的平衡并增加身体的意识。
02 看到、尝到或者闻到食物就想吐: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感统问题, 但是如果每次面对食物就作呕,很可能是因为口腔系统负担。
03 经常踮脚尖走路:
孩子踮脚尖走路经常是因为他们对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过于敏感,所以宁愿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有些时候,他们喜欢踮脚尖走路时增加的对脚踝骨的压力,也就是增加的本体觉的反馈。
04 笨手笨脚:
如果您的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摔倒,总是跌跌撞撞的,这后面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可能孩子的本体觉和前庭觉系统出了障碍。
05 逃避聚会或者干脆躲起来:
如果您的孩子不愿意参加聚会或者去其他公共场所,那么噪音、灯光、不小心碰到他们的人。。。这一切可能对他们来说都太过刺激。由于感官处理信息时遇到困难,这些孩子才会有这种反应。声、光和不可预料的触摸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的同义词,于是一个聚会变成了一场折磨。
06 喜欢穿多层或者紧身的衣服:
有些孩子喜欢穿好几层衣服,或者穿很紧身的衣服,因为这样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本体觉输入。家长可能不太理解,但是这种感觉能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并集中注意力。
07 闹腾的孩子:
孩子过于活跃,总是蹦蹦跳跳,有很多原因。通过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挤和大吵大闹的游戏,孩子们其实上是在寻求本体觉或者前庭觉的输入。由于家长忽视了他们的需要,这些孩子经常被称做“坏孩子”、“野孩子”,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满足自己感统方面的需要。
08 喜欢看色彩明亮、快节奏的电视节目: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欢看这一类的节目,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节奏、色彩明亮的节目,那可能在暗示他们需要更多的视觉刺激。如果是这样,您的孩子可能还喜欢看灯光,喜欢读色彩鲜艳或反差强烈的书。
09 没人招惹就咬人,咬玩具: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没缘由地咬人或者玩具,他很可能是在寻求强烈的本体觉的输入。
10 当别人跟他讲话或者给他指令的时候,孩子或者表现为没听见,或者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指令:
是的,有些时候孩子不理我们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过于频繁,那是因为孩子的听觉系统无法很好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以上行为代表孩子的感统系统出了状况,也是孩子跟您沟通他的特殊的感统需要的一种方式。这种需要可能是要避免强烈的灯光,也可能是需要拿个玩具放在嘴里咬着。
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上面十条里面的一条或者几条情况,并不能证明您孩子患有自闭症,或者应该有别的诊断。
我们每个人都有感统处理的需要,这个需要是什么?因人而异。
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家长能从感统需要的角度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就能更好了解并支持孩子的需要,减少每天的迷茫和沮丧。
(文章来源:Alisha G. 2016,图片来源:网络)
译者注:
孩子是否缺乏本体觉和前庭觉,需要专业人士的评估,以上描述的情景仅供家长参考。
本体觉:本体觉来自于肌肉、关节、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
如果本体觉出了问题,会影响孩子模仿、执行并协调肢体动作。
比如不能准确估计完成一个动作需要用多大力气,很多时候会显得莽撞和笨拙。
前庭觉:前庭觉帮助身体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身体在活动中的方位,使得我们不管在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中,都能保持平衡。
前庭觉过于敏感或者不足,会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的困难。
石轶,风信子康教中心、仁星成长中心创始人。2006年康复医学毕业,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儿康委员,从事ASD谱系教学至今,累计接受干预儿童过千,擅长语言治疗及孤独症干预。
2006年至2012年在广州康纳学校(广州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中心)教学;2012年4月以人才引进方式就职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孤独症部并担任教学主管,为该部设计全套课程及结构化环境设置,期间编写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指导手册”;2013年获得康复治疗师;2014年获中残联孤独症人员上岗证; 2015年获VB-MAPP评估认证;2018年获香港协康会PEP-3评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