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简介 > 相关文章 >

如何让孩子听从“看”的指令?

在绝大部分的学习中,我们都需要学生“观察”特定的目标。比如,在模仿训练中,学生需要观察教导者的示范;在区辨认识(听到他人的命名,从几种物件中选择对应的物件)的训练中,学生需要观察图片或实物。很多特殊需求的孩子对理解和服从指令会有困难,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看”的指令。因此,在必备技能的训练中,我们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听从一步指令的能力;而所有这些一步指令中,“看”的指令尤为重要。这篇文就为大家介绍,如何训练孩子听从“看”的指令。

什么是听从“看”的指令?它是指,当我们用手指向某物、某人或某个方向、并且给指令“看”时,孩子可以将目光转向我们手指的方向,注视某个特定的目标超过1秒。

训练程序

第一阶段:利用偏好物辅助孩子听到指令“看”时能看向偏好物

在训练时,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手上拿着孩子的偏好物(先不要让孩子看到)。给孩子指令“看”、同时将手中的偏好物呈现在孩子面前。如果你选择的偏好物有效,这时孩子自然就会看向你呈现的物件,这时家长马上夸讲孩子看得好,并且将手中的物件给孩子(如果是吃的东西,允许孩子吃掉;如果是玩的东西,在孩子把玩10-15秒后收回。)

提示1: 偏好物一定要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以确保只要你呈现,孩子自然地就会去看。

提示2:家长呈现物件的位置不要超过孩子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45度角,以确保孩子在不需要大幅度转动头部的情况下就可以“看”该物件。

提示3:偏好物最好体积中等大小,确保家长的手不会遮挡住物件。

每次训练做10个回合左右,一天可以进行多次。当孩子在听到“看”的指令时能持续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时,可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扩展视觉搜索范围

这个阶段的训练与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除了呈现的偏好物不再仅限于孩子的面前,而是逐渐扩展到需要转头才能看到的地方。家长要将上、下、左、右、后这几个方向全部练习到,不管你的偏好物呈现在哪里,只要你说了“看”,孩子就会转头去看,这个阶段的训练就完成了。

提示4:每一个回合,只要孩子看了,就把偏好物给孩子,以强化孩子“看”的行为。

第三阶段:辅助偏好物的撤销

这个阶段的训练方法仍然与前两个阶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家长呈现的不再是偏好物,而是一个中性物件,也可以是自己的手指。同样的,呈现的位置从一开始的时候多在孩子面前逐渐增加到需要转头才能看到的位置。当孩子可以持续地在听到“看”的指令后可以去看家长呈现的这个中性物件,这个阶段的训练完成。

提示5: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握一个孩子的偏好物在手掌心。如果家长呈现的中性刺激(比如,手指)没有引起孩子的反应,在等待1秒后,家长马上把手掌心的偏好物呈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主动就会去看了。

泛化程序

即使孩子在特定训练中会持续对“看”的指令做出反应,也不代表孩子在其它训练项目中或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个指令有反应。原因在于,1)在“看”的训练中,孩子清楚知道家长的期望,换句话说,即使家长不说“看”,孩子养成了去看家长呈现的东西的行为习惯;2)在看的训练中,孩子知道只要“看”了就会得到强化物,而在其它训练或日常生活中,往往在孩子“看”了之后,跟随的并不是强化物(比如,在训练中,看的反应之后跟随了必须要执行的任务)。

所以看这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自然就降低了。所以,我们要在自然环境中帮助孩子练习这个技能,以养成孩子听到“看”这个指令就做出反应的习惯。

将“看”的训练穿插在其它的训练中:换句话说,我们不再一次连续做10个回合,而是一次做1-2个回合。家长需要确保在孩子做出反应之后,仍然要给孩子强化物。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给出“看”的指令,当孩子做出反应时,间歇性地给孩子强化物。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次给出“看”的指令的时候都需要给强化物,但也不能永远都不给。给强化物的频率取决于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对“看”的指令的反应非常好,那么给强化物的频率就可以降低;相反,如果孩子对看的指令不怎么反应,那么就需要高频率地给强化物,甚至可能需要每一次给指令时都给强化物;最终的目标是不需要给额外的强化物,而是使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强化物。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别忘了帮助孩子练习这个技能。比如你要给孩子玩手机,在拿出来的时候,可以把手机拿得高高的,同时说“看”,当孩子抬头看时,你就可以将手机给孩子玩一下,这就是一个自然回合的训练,使用的也是自然的强化。

创始人介绍Founder introduction

石轶,风信子康教中心、仁星成长中心创始人。2006年康复医学毕业,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儿康委员,从事ASD谱系教学至今,累计接受干预儿童过千,擅长语言治疗及孤独症干预。
     2006年至2012年在广州康纳学校(广州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中心)教学;2012年4月以人才引进方式就职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孤独症部并担任教学主管,为该部设计全套课程及结构化环境设置,期间编写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指导手册”;2013年获得康复治疗师;2014年获中残联孤独症人员上岗证; 2015年获VB-MAPP评估认证;2018年获香港协康会PEP-3评估证。